
[1]
《长歌行》
唐・王昌龄
旷野饶悲风,飕飕黄蒿草。
系马倚白杨,谁知我怀抱。
所是同袍者,相逢尽衰老。
北登汉家陵,南望长安道。
下有枯树根,上有鼯鼠窠。
高皇子孙尽,千载无人过。
宝玉频发掘,精灵其奈何。
人生须达命,有酒且长歌。
这首诗开篇描绘旷野悲风、黄蒿飕飕之景,营造出悲凉氛围,尽显诗人内心孤寂。写同袍相逢皆衰老,感叹时光流逝。登汉陵望长安,见枯树鼯鼠,昔日辉煌不再,高皇子孙已尽,徒留荒凉。面对世事变迁,诗人感悟人生应通达命运,及时行乐。全诗借景抒情,将历史兴衰与人生感慨相融合,情感深沉,反映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的思考。
[2]
《悲哉行》
唐・王昌龄
勿听白头吟,人间易忧怨。
若非沧浪子,安得从所愿。
北上太行山,临风阅吹万。
长云数千里,倏忽还肤寸。
观其微灭时,精意莫能论。
百年不容息,是处生意蔓。
始悟海上人,辞君永飞遁。
诗开篇劝人莫听《白头吟》,因人间易生忧怨。随后写北上太行山所见,长风万里,云聚云散,瞬息万变。诗人借此感叹万物变化微妙难测,人生短暂而生机无限。由此领悟海上之人远离尘世的选择,体现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索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,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,引人深思。
[3]
《古离别》
唐・王昌龄
远与君别者,乃至雁门关。
黄云蔽千里,游子何时还。
送君如昨日,檐前露已团。
不惜蕙草晚,所悲道里寒。
君在天一涯,妾身长别离。
愿一见颜色,不异琼树枝。
此诗写女子与远行至雁门关的丈夫离别之情。开篇点明离别之地遥远,“黄云蔽千里” 渲染游子归途渺茫。“送君如昨日,檐前露已团”,以时间对比,突出离别之久。女子不惜蕙草迟暮,只悲丈夫路途寒冷。“君在天一涯,妾身长别离” 直抒思念之苦,末句愿见君颜如见琼枝,将思念具象化,生动展现女子对远方丈夫深深的牵挂与眷恋,情真意切。
[4]
《越女》
唐・王昌龄
越女作桂舟,还将桂为楫。
湖上水渺漫,清江不可涉。
摘取芙蓉花,莫摘芙蓉叶。
将归问夫婿,颜色何如妾。
诗描绘越女以桂木做舟楫,在渺漫湖水上的情景。“清江不可涉” 暗示其心境或有阻碍。采摘芙蓉花不摘叶,归家问夫婿自己与花谁美,表现出越女的天真羞涩与对丈夫的爱意。此诗语言清新自然,借越女的行为与心思,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风情画,充满生活气息,刻画细腻,富有情趣。
[5]
《少年行・其一》
唐・王昌龄
西陵侠少年,送客短长亭。
青槐夹两路,白马如流星。
闻道羽书急,单于寇井陉。
气高轻赴难,谁顾燕山铭。
诗塑造了西陵一带侠义少年形象。开篇写少年在亭中送客,接着描绘其骑白马如流星般飞驰,英姿飒爽。听闻羽书告急,单于侵犯井陉,少年义愤填膺,毫不迟疑奔赴国难,不顾个人功名。短短几句,将少年的豪迈气概与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,凸显出少年的侠义与担当,风格刚健明快。
[6]
《少年行・其二》
唐・王昌龄
走马远相寻,西楼下夕阴。
结交期一剑,留意赠千金。
高阁歌声远,重门柳色深。
夜阑须尽饮,莫负百年心。
此诗写少年之间的深厚情谊。少年骑马远寻友人,在夕阳西下时相聚。以剑为盟期许结交,以千金留意表达诚意。高阁歌声、重门柳色营造出相聚氛围。夜阑时分仍要尽情饮酒,不负彼此情谊。整首诗通过一系列行为与场景描写,展现少年间豪爽真挚的友情,体现出少年的意气风发与对友情的珍视,情感真挚热烈。
[7]
《塞下曲四首・其一》
唐・王昌龄
蝉鸣空桑林,八月萧关道。
出塞复入塞,处处黄芦草。
从来幽并客,皆向沙尘老。
莫学游侠儿,矜夸紫骝好。
诗开篇描绘八月萧关道,蝉鸣于空桑林,四周黄芦草的荒凉景象。“出塞复入塞” 写边疆生活的频繁奔波。指出幽并之地的男儿都在沙尘中老去,表达对戍边战士的感慨。尾句告诫莫学游侠儿只知夸耀骏马,突出应注重实际的戍边职责,整首诗借景抒情,蕴含对戍边生活的思考,平实中见深意。
[8]
《塞下曲四首・其二》
唐・王昌龄
饮马渡秋水,水寒风似刀。
平沙日未没,黯黯见临洮。
昔日长城战,咸言意气高。
黄城足今古,白骨乱蓬蒿。
诗描绘出一幅苦寒的塞外图景,秋水寒冷,寒风似刀,战士饮马渡河。平沙落日中隐约可见临洮。由眼前景联想到昔日长城之战,众人皆言当时战士意气高昂。然而如今黄城依旧,古往今来,唯见白骨乱于蓬蒿间。此诗通过今昔对比,表达对战争的深刻反思,情感深沉,充满对牺牲战士的悲悯。
[9]
《塞下曲四首・其三》
唐・王昌龄
奉诏甘泉宫,总旗猎新阳。
草枯鹰眼疾,雪尽马蹄轻。
忽过新丰市,还归细柳营。
回看射雕处,千里暮云平。
此诗写将军奉诏狩猎场景。“草枯鹰眼疾,雪尽马蹄轻”,对仗工整,生动展现出猎鹰敏锐、马蹄轻快的画面,烘托出狩猎气氛。将军狩猎途中经过新丰市,又返回细柳营,行动迅速。最后 “回看射雕处,千里暮云平”,描绘出壮阔的暮云之景,余味悠长,彰显将军的豪迈气概与飒爽英姿,风格明快豪放。
[10]
《塞下曲四首・其四》
唐・王昌龄
边头何惨惨,已葬霍将军。
部曲皆相吊,燕南代北闻。
功勋多被黜,兵马亦寻分。
更遣黄龙戍,唯当哭塞云。
诗开篇营造出边疆凄惨氛围,因霍将军下葬,全军皆哀,消息传遍燕南代北。接着感慨将军功勋被黜,兵马也被遣散,又要派人去黄龙戍守。最后只能对塞云而哭,表达出对将军命运的不平及对边疆局势的忧虑,感情沉痛,深刻反映出边疆的复杂局势与将士命运的无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公司排行,郑州配资网,哪个平台买股票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