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成为各国装甲车辆中的成功典范。雷诺ft17坦克自1917年开始研发,并在1917到1918年期间投入使用。它的设计包括两种类型:一种是铸造炮塔,另一种则是铆接炮塔,火力配备有两种武器。其一是法国哈奇开斯M1914重机枪,能够携带2400发子弹;其二是皮托SA-18 37毫米坦克炮,能够装载240发炮弹,主要用于打击步兵目标。雷诺ft17的成功不止于此,它的设计理念为后来的装甲车辆奠定了基础。
然而,尽管雷诺ft17在战场上取得了成功,但它的火力在面对当时的装甲目标时并非无敌。例如,德国所缴获的英国马克坦克,其装甲厚度仅为6毫米,显然无法抵挡雷诺ft17的攻击。此外,一战后,列强在装甲车辆的设计上也有一些不成熟的尝试,许多装甲车的设计怪异且缺乏有效的火力或装甲保护。
展开剩余75%进入战后,法军对坦克的需求更为迫切,逐渐出现了雷诺ft75BS自行火炮。这款改装版坦克在雷诺ft17的底盘上加装了更大的战斗室,内部装备了一门75毫米的短管火炮。这一改动也折射出法国对坦克的独特理解——坦克应当是步兵的辅助武器,而非独立的作战单位。直到1940年,几乎所有法国的坦克设计都可以视为雷诺ft17的改进版本,虽然火力上并未显著提高。许多坦克仍装备着37毫米的皮托SA-18坦克炮,这门炮的穿甲能力较弱,使得法国坦克更像是“移动的榴弹发射器”。
到1940年,法国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已经逐渐暴露出其设计缺陷。例如,这款坦克的火炮在面对德军二号坦克时,几乎没有威胁。为了改善这一问题,法国对雷诺r35、哈奇开斯H-35系列坦克进行了改装,换装了更为强力的长管37毫米反坦克炮,这使得穿甲能力得到了提升。然而,法国坦克的战斗效率依然较低,尤其是在炮塔设计上,由于多数法国坦克采用单人炮塔,车长不得不兼任多个职务,包括炮手和填装手,这大大降低了作战效率。与此同时,法国坦克炮塔的设计也极为不合理,车长若想观察敌情,必须打开炮塔后部的舱盖探出身体,这使得坦克的防护能力进一步受限。
相比之下,英国的坦克设计在二战初期表现得要更为成熟。英国的马尔蒂达步兵坦克、瓦伦丁步兵坦克等多种型号,都采用了双人炮塔,避免了法国单人炮塔带来的操作不便。尽管这些坦克也存在不少问题,但它们在装甲设计上比法国坦克更为可靠。此外,英国坦克在火力和装甲之间取得了更好的平衡,相比法国坦克,其作战性能也要强大得多。
德国方面,尽管在1940年法国战役中大量缴获了法国坦克,但由于其设计缺陷,这些坦克大多数被用作占领区内的辅助车辆,而非一线作战单位。例如,在霍尔姆战役中,德国曾尝试将缴获的法国哈奇开斯坦克与苏联的T-26坦克一起投入战斗,以支援被包围的德军。
随着二战的进行,德国的坦克如虎式重型坦克和豹式中型坦克逐渐成为主力,表现出了极高的火力和装甲防护。苏军则通过升级T-34系列坦克,使其能够与德军的豹式坦克抗衡,尤其是T-3485型坦克,这款坦克装备了威力更大的85毫米火炮,可以有效打击豹式坦克。然而,尽管如此,T-3485坦克的车体装甲仍未能大幅提升,面对德国的四号坦克和豹式坦克,仍然容易被击毁。
在苏德战争初期,苏联的T-26坦克和BT系列快速坦克在对抗德军时屡屡受挫。尽管这些坦克拥有一定的火力,但其防护性能和战术运用远远落后于德军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。尤其是在1941年,德军的坦克表现出色,装备的37毫米反坦克炮和短管50毫米火炮,在与苏军的装甲部队对抗中,优势明显。随着战局的发展,苏军不得不对其坦克进行不断的升级,以应对德军日益强大的装甲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公司排行,郑州配资网,哪个平台买股票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