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看浙农70多年足迹,从生产资料经理部转型农业生产资料公司,到试行股份合作制,再到整体改制集团化经营;从深耕省内到走出浙江,再到跨区域整合农资连锁网络;从收购新光到专业化改革,再到科工贸结合发展;从零散汽车销售到探路专业化4S店,再到品牌化经营路线升级;从开发首个房产项目到多点开花,再到深度参与城市更新……浙农的历史是改革的篇章,在这鸿篇中我们发掘并培育了一个个新经济增长点,推动公司走过时代变换中的风风雨雨,走出浙农特色发展之路。面向新时代,我们重温创业历史,期待它们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发展启迪。
走出去引进来 拓展渠道资源
上世纪90年代,我国取消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,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自主进行购销活动。浙农依托资源优势,开始在省外“跑马圈地”,主要从事化肥批发业务。
“走出浙江”这一决定,是上下一心、筚路蓝缕的艰苦探索。浙江是用肥小省,省内市场需求较弱,竞争更加激烈。在提出“省内省外两条腿走路,到更广阔的市场上去跑马圈地”的思路后,几位公司业务骨干积极响应,率先来到与浙江邻近的江西鹰潭,同当地供销社商量合作经营农资业务,并在郊区租了一间平房作为办公场所,开启了浙农从浙江走向全国的历程。这一试点充实了当地原本较为薄弱的农资供应,满足了市场需求,取得良好效益。
随后,集团各业务纷纷走出浙江、大道行商,在江西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陕西、辽宁、湖南、广西、山东等省设立公司,大举开拓省外市场。回顾这一历程,浙农的“走出去”是立足已有资源,以传统的大批发业务为抓手拓展市场,待资源、市场、渠道、规模相对稳定后,通过设立经营部等方式,进一步探索终端零售市场,最终在新地域、新市场扎稳脚跟。
而随着农资市场逐步放开,产能逐渐提高,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涌现,市场供求关系倒转,国内农资业务转向“精耕细作”,对浙农的农资主业带来新的挑战——如何建设高效、便捷、可控的分销网络,强化下沉业务,成了主业发展的必答题。当时的浙农已经是全国社有经济改制先锋,望向前路,既没有成功的模式可循,也没有更多的经验可鉴,一切都要依靠自身,摸着石头过河。
2003年,集团开启农资连锁网络工程建设,以农资配供服务为基础,集农资商品采购、物流、仓储、销售和服务于一体,逐步铺开连锁直营店——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多级批发销售模式,基层农资配供方式出现了质的变化。集团农资业务的经营思路也由分散化向统一化转变,由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,形成了连锁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的经营服务新格局。农资业务以连锁经营为手段,大力探索“配送中心+连锁店”模式:在每个区域建设配送中心,然后再以配送中心为圆心,在周边逐步发展基层连锁店。通过长期努力,已在全国大部分省、市、地区形成了高效的农资经营网络,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。
农资连锁网络布局再提速
“走出去”连接了更广的市场,而“引进来”则丰富了农资产品来源。
“引进来”需要抓住机遇。2004年,乘着国家放开农药经营的东风,集团与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签约组建石原金牛,成为当时首批中外合资农药流通企业之一,开辟了集团对外开放合作的新领域。依托日本石原产业在生产技术、产品独特性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和集团在资金、体制、机制、销售网络等方面的优势,石原金牛打开了崭新的农药市场,实现了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。
加入WTO之初,国内农资市场还普遍处在以通用单质肥、传统复合肥为主流农用肥料产品的阶段。集团旗下的爱普团队敏锐发觉了水溶性肥料的增长趋势,并抓住以化集团来华推介水溶性新型肥料的契机,积极配合做好国内的作物试验与引进推广的各项工作。经较长时间努力,于2007年成功同以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开启了国内新型水溶性肥料的销售之路,成功挖掘并培育出农资主业的新经济增长点。
“引进来”需要建立互信。互信是深入合作的基石,如何做到互信?浙农相信时间的力量。集团自2000年开始与海德鲁公司(雅苒公司前身)开展业务合作,于2011年取得其复合肥等产品一级经销权;浙农爱普自2002年开始与以化集团合作,经过8年合作正式成为其在华东地区钾肥产品核心分销商;浙农金泰自2008年承接先正达(中国)浙江省级区域平台操作业务以来,连续保持优异考核成绩,在10余年合作间先后承接上海、湖南、江西等省市平台业务。浙农用坚持与时间证明,对新经济增长点的坚定态度与对渠道合作的热忱专注。
抓机遇起高楼 打造精品品牌
1998年国家取消福利分房政策,开始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。自此,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。浙农顺应时代发展抢抓机遇,在经过充分研究后,将浙江金牛股份有限公司(华都股份前身)主营业务逐步转向房地产行业。2000年8月,公司取得首个房产开发项目——安吉紫竹山庄,标志着集团正式进军房地产行业,也开启了华都股份由传统贸易向房地产业转型的新征程。
从传统贸易向房产行业转型并不容易,早期房地产行业准入门槛低,市场竞争异常激烈。面对首个项目,华都股份在把握合作机会的同时沉下心来做品质,通过起“总部决策、项目执行”的管控模式,精心组织方案设计,周密安排运营节点,规范提升管理机制,打造了质量出众的别墅小区。安吉紫竹山庄一上市就获得了当地市场的认可,赢得了业主的良好口碑,安吉也成为浙农地产板块的发祥地和华都品牌的“摇篮”。
安吉紫竹山庄积累的丰富开发经验,为华都股份后续成功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经验基础。在此后的成长中,华都股份紧紧抓住国民经济热点,在省内成功开发了安吉东方名城、杭州兰庭国际、衢州米兰春天、龙游首府等楼盘,还合作开发了富阳山水御园、嘉兴罗马都市等楼盘,逐渐实现了浙农地产板块从弱小到壮大的转变。
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2010年,随着国家对楼市的宏观调控,各地房地产市场普遍降温,出现了价量齐跌的现象。唱衰楼市的风声中,仍有机遇。华都股份依托所一贯坚持的高品质,逆市而行,不仅稳住经营,更把握住机遇走向了山东市场。公司倾力打造的英伦风楼盘——维多利亚,于当年6月开盘,凭借创意的设计与远超竞品的精美品质,受到广大购房者欢迎,销售价格和销售进度均遥遥领先于当地同区域同类型物业。山东济宁高新区领导班子多次考察维多利亚系列产品,留下深刻印象。同年,济宁高新区与华都股份签订《合作协议书》,由华都股份投资建设的济宁最大城中村改造项目——洸河新苑项目正式启动,双方也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政企合作之路。
从平房到高楼,从脏乱的旧城到都市化社区,华都股份团队在充分了解当地民风民俗,充分调研当地建筑特点与各种规范要求的基础上,因地制宜开始设计建造。在精心打磨之下,洸河新苑于2013年高质量建成并交付使用,4个村2000余户村民彻底告别了低矮的“城中村”生活,踏上了城市新生活的步伐。项目为华都股份在当地赢得了良好口碑,也为后续的商品房开发和热卖奠定了坚实基础,形成了迄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品牌效应。
房地产行业政策导向性明显。2013年,在当时出台的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》引领下,集团响应号召设立浙江浙农实业投资有限公司,探索新型地产业务。此后,在住宅项目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,地产板块还积极与市场接轨,开发产品涵盖住宅、写字楼、专业市场、城市综合体等多种物业类型,形成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双轮驱动发展新局面。相继打造了以“住宅+”多元发展为理念的“天元”商业综合体、纺织产业集群化的湖州中环广场、区域规模最大的专业性市场龙游建材城,以及践行为农服务主责的浦江浙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、建德临时农批市场等项目。
20多年来,浙农地产板块从转型出发,闯过蓝海,也拼过红海,经历过高速发展,也有过浮沉,眼光一直向前,脚步稳扎稳打,总开发面积已超千万平方米,在浙农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配资公司排行,郑州配资网,哪个平台买股票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